彩神

推进京南大学科技园建设 服务大兴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来源:区政协网站作者:政协管理员

分享:
打印

  推进京南大学科技园建设

  服务大兴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民进大兴区工委

  本建议旨在通过利用驻区高校在科研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瞄准驻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大兴区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构建“政产学研用”无缝对接和互动机制,将京南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集高新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校企协同研发、联合技术攻关与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大兴区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京南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京南大学科技园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2010年12月,京南大学科技园得到北京市科委、市教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定成立,由大兴区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三所驻区高校共同建设,最终形成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咨询于一体的“区校共建、多校一园”的科技园区。

  2011年4月7日,大兴区政府与三所驻区高校共同签署了“共建京南高校科技园协议”。在签约仪式上,三所高校分别与大兴区驻区企业代表签署了“高阻隔、抗迁移绿色包装薄膜产业化”“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数字化单元产业化”“智能焊接机器人”“生物质增塑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关键技术落实”和“城市雨水可持续利用综合示范基地”六项入园项目合作协议。

  北京印刷学院承担了大兴区印刷包装产业规划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成果落地的产业化项目4个,吸引投资4000多万,引驻企业20余家,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建成了印刷包装行业专利文献检索服务平台,成立了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了375套科研设备,引进了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油墨研究中心和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北京分中心等科技开发和服务平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化学实验中心为依托,为大兴区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的公司提供人才培养、研发分析检测服务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承担了开发区多项雨水控制利用规划项目,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

  (二)京南大学科技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条件缺乏,科技园无“园”

  由于京南大学科技园成立两年来一直没有实体空间,科技园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全面发挥,“多校一园”的目标仅仅停留在设想上,导致了科技园无“园”,也无园区产业政策支持的现状。

  2、组织结构松散,运行机制不畅

  京南大学科技园自2010年挂牌以来,科技园高校、驻区企业和区政府之间缺乏紧密组织形式和日常交流沟通渠道,“政产学研用”各要素互动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基本处于一种“各行其道”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使科技园难以融入大兴区经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驻区高校的科技优势不能发挥。

  3、需求获取滞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京南大学科技园与大兴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驻区企业的需求对接不够,缺乏高校和企业之间有效的交流、协商、合作平台,导致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服务针对性不强。例如,2012年,北京印刷学院教师授权专利137 项,含发明88项,但成功产业化的只有4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师授权专利55项,发明22项,成功转化0项。

  二、加快京南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京南大学科技园是大兴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符合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新区产业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和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战略,对大兴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了使三所高校在印刷包装、出版设计、文化创意、清洁能源与工程装备、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城市规划与建设、建筑设计与工程等领域的优势能够得到尽可能发挥,针对京南大学科技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科技园空间,明晰园区政策,彻底解决“科技园无园”的问题

  尽快解决京南大学科技园“园区”土地和建设规划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科技园建设,彻底改变目前科技园无“园”的现状,实现“多校一园”的建设目标。出台科技园入园、投融资、人才引进和流动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激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调动园区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

  (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园区各要素联系和互动的机制

  由区政府牵头,联合区政府职能部门(工商、税务、科委等)、金融机构、驻区高校和主要企业代表,成立“科技园发展建设理事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科技园各要素联系和互动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打破目前园区各要素各自为阵、缺乏互动的局面,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动和协同创新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促成需求对接,提高成果转化率

  针对驻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建议在领导小组或理事会框架下,遵循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以京南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为纽带,建立“大兴区科技与产业研究中心”,集中展示各高校科技成果,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资源,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密切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高成果转化率。

  我们相信,通过区政府、驻区企业和驻区高校的共同努力,京南大学科技园定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更好地为大兴区产业升级和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执笔人系四届区政协常委、专委会工作六室(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蒲嘉陵,专委会工作六室委员、民进大兴区工委薛国珍和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博。

浏览次数: